征文选登:观《建党伟业》有感
发布日期:2021-06-19 阅读量:次人类历史上演过无数轰轰烈烈的革命,无数的革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牺牲,包括财富、感情、生命等等有价值的东西,都可能会成为人类进步的祭品。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牺牲,革命事业才更显得伟大崇高,光芒万丈。据说,为有牺牲多壮志,其实,这不是据说,这是事实。就让我们看一下《建党伟业》里的事实吧。
一、 钱,不是问题
《建党伟业》里,为了寻求救国真理,探索革命道路,一大批有志青年分赴海外,其中就有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刘伯承等一大批中共早期领导人。但是,出国留学是需要经费的。为了解决湖南学生赴法留学的经费,毛泽东专门到北京发动募捐,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慷慨解囊,最终凑足了出国费用。如果不考虑到当时社会经济的凋敝,生活的艰苦,出国求真理的不可测,我们就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慷慨”。为了革命,为了救国图强,钱,不是问题,没有钱,也不是问题!
二、 革命的爱情分外浪漫
《建党伟业》里有两段爱情感人至深。第一段是蔡锷将军和小凤仙的生离死别。蔡锷为了骗得袁世凯同意其赴日本治疗,以借机发动护国运动,他只得把自己深爱的女人留在北京。对于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男人,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第二段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故事。在成亲的当晚,毛泽东对杨开慧说:跟着我是要受苦的。杨开慧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点头,轻轻地靠在了毛泽东的身上。正是因为两人面对险恶的革命环境却忠贞不渝,才会有“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浪漫诗篇。爱情和革命都是需要理想化的东西,爱情因为有革命事业的考验和磨砺而变得更加浪漫,还有什么比为爱的人付出一切更加感动人心的呢?我相信,用革命圣水浇灌出的爱情之花必然是最最美丽的。
三、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像陈公博那种,看到别人带着枪就吓得逃回去的人是干不了革命的。相反,像陈独秀先生那样敢于斗争,即使被关了170多天也不屈服的有志之士才是革命的中流砥柱。《建党伟业》里,最感动我的烈士是宋教仁先生。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后,为了保卫共和,宋教仁领导改组同盟会,成立国民党,想通过议会斗争,建立民主政治。虽受到生命威胁亦不屈服,充分表现了革命者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革命斗志。即使最后遇刺身亡,他亦坦然就死,只留下一句“家中尚有老母一人,望诸公帮忙照料”,充分显示了革命者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英雄主义气魄。中华民族自古不乏敢于并甘于为民族兴亡而牺牲的仁人志士,像屈原、文天祥等人,诚如太史公所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了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又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又领导了改革开放,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小平同志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革命是需要牺牲的,也许在和平年代,我们不用再牺牲生命,但我们准备好作出其它牺牲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