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古镇偶感

发布日期:2021-06-19 阅读量:

雪中漫步,走在寒凉的空气中,走在湿润的青石板路上,走在安静而空旷的古镇上。


不知是下雪的缘故还是冬季的缘故,一路走来,古镇小街竟空无一人,倒显得我一个游客格格不入,扰乱了这周遭的安静。很难想象,在周边古镇人满为患的情形下还有这样一处独特的存在,该怎么形容它呢?古朴又清冷,静谧而祥和。大概是因为远离游人,还没有完全被商业化侵蚀,所以保留着一份本初的风韵吧。

初到小镇,就赶上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真是浪漫,真是应景。相比北方的厚重,巴蜀的雪都细小轻微,像夜里暮色时分升起的薄雾,可爱可观而不可留。细碎的雪花在风中跳跃旋转,一落到地上,便很快化成了水,浸湿了一块又一块泛着青绿的石板。这样的场景,总是让我想起温婉哀愁的《雨巷》,不知道我会不会在某个巷口的转角,也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在寂寞又悠长的雨巷中彷徨。


无需撑伞,侧耳倾听,感受雪花飘落又融化的声音,浮躁的心也跟着安静下来。繁忙的都市生活让人变得浮躁慌乱,在这里,时间好像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慢下来,让人于静谧中去整理心绪,思索人生。我想,我命中注定是一个安静的人,要将生命安放在安静中。记得小时候,我就常常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发呆,看着远处发呆。山上的树在黑幕的衬托下呈现出形状不一的剪影,我就看着那些剪影的轮廓浮想联翩。小孩子的想象天马行空,什么内容都有:甩袖的飞天、抬轿的轿夫、持刀而立的武侠……许多幕剧本就这样于黑夜中在我脑海里不断上演。


古镇像一个老者。它是一个小镇历史追溯的起点,所以睿智沉稳,又承载着一个小镇独特的风土人情,所以包容敦厚。屹然静立,像温和智慧的老人,于一砖一瓦、一桥一水中诉说着过往,温情脉脉,意味深长。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根据地时在此地留下的标语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已看不清,只能凭着石刻的轮廓大致推测,也别有一番探索的意味。拾阶而下,开着门的都是住家户,而不是售卖“全国统一制造”的手工艺品,越发觉得古镇生动又可爱,生活气息十足。穿过弯弯拐拐的小道来到下街,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下街是古镇的集市中心,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狭窄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说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老大爷们都围坐在一张张卓边,开始喝早茶、打早牌,一个个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凑近一听,大爷们畅谈的话题领域可真广,从闲话家常到时政热评,随便拉一位大爷也能跟你侃半天。大妈们头戴棉帽,颈系围巾,腰栓围裙,认真而熟练地做着小生意:烫米粉、炸鱼干、烧水斟茶、手打馅饼,平心静气,不慌不忙。即便身处闹市,也能从每一个小镇人、每一个物件、每一处景致中感受到小镇特别的安静之美。这大抵就是小镇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态度所在吧:生活本应安静,静听小桥流水,静看花开叶落,静观世态人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背负青山,面朝绿水,所以造就了小镇清雅淡泊、中正平和的特质。生活安静平凡而祥和充实,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