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浅谈读书

发布日期:2021-06-19 阅读量:

“人人都在生活,好像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实际上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只能按照他的内心世界的限度来看世界。”――叔本华

 

01

时光絮絮,岁月荏苒,人类对书本最原始的需求大多源自于对有限生命中无限领域的探索渴望。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从大脑记忆到结绳契刻再到文字发明,我常常感恩我们的先祖从未放弃过对浩瀚世界的冒险求知和孜孜记录。智者逝去,思想精髓却通过书本活了下来,在历史的淬炼中历久弥新,熠熠生华。

我读的第一本诸子文著,是在爷爷书桌上无意中捣腾出的《孙子兵法》,现在回想起来,那记忆中本书页泛黄、边角微卷的小册子和爷爷好气又好笑的宠溺眼神依然让我动容。怨不得爷爷笑话,那时候年龄太小,明明还看不懂“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战争规律、“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军事谋略,却偏偏还读得有滋有味,懵懵懂懂中只觉得尽兴又有趣。

文章在意而不在形,但求好句,便已落下成。孙膑的文字风格哪怕是在本身就简约明了的古文学中也算得上干净爽朗,让人读的痛快,就像是川菜里的山椒木耳,没有过多的调料,但是每一口都是新鲜爽辣。直到现在,我依然偏好简洁有力的笔风,反感繁复精彩、云谲波诡的巴洛克式修辞,而这样的审美个性,竟然,是被一名现实主义军事家阴差阳错所造就的。

种子埋下后便在倔强地等待发芽。对少年时期的我阅读影响最深刻的便是诸子百家,儒家的《论语》提倡德政礼治,道家的《道德经》讲究道法自然,墨家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法家的《韩非子》倡导以法为教,纵横家的《战国策》重在历史演绎之类等等,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再到军事政治,而正是这些百花齐放的大家之作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树立了国人无可替代的文化自豪感,成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02

人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便依靠食物维持生理功能,我们记不住曾经吃过食物的种类数量,但不可否认正是这些食物营养构建了我们的筋骨,血肉;同理,我们不能背诵下每一本读过的书,但这些文字却在潜移默化之中构建起了我们的三观和心境。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常觉得读书固然给了我们知识改变世界的力量,然而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足下的坚实、眼中的澄澈和心中的怜悯。

初中时期的闲暇周末,我是外婆家楼下书摊的常客,书摊的生意很冷清,大多数客人是像我一样来“混书”看的学生,对于一个小县城的穷学生来说,书,是感触世界最廉价的窗口。书摊每天干净整齐地陈列着时下最流行的报纸期刊,而和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书摊主人干瘦黢黑脸上的深浅褶皱,一个看起来脏兮兮乱糟糟的邋遢老头。老头平日里不爱跟人说话,大部分时间他只是暮气沉沉地戴着缠着灰黄胶带的老花镜坐在摊旁的破旧躺椅上,低着头抚着书一字字地看着。

午后街角的花猫懒懒的打着盹,我照例赖在摊前看书。一名大约二三十来岁的年经人蹑手蹑脚地绕过我,把手伸向了书摊下的生锈钱盒。我被惊得怯怯出声,却见老头猛地抬头瞥了一眼颤颤巍巍的年轻人,沉默着缓缓从钱盒里扒拉了五块钱,犹豫了一下,又从书摊上取了一本簇新的文学杂志一并递给了他。像掩饰尴尬般的刻意烦躁,年轻人咬着唇恶狠狠地接了过来,随后一路狂奔不见了人影。我呆呆的望着老头的举动,而他却仿佛并未注意到我的视线,只是扶了下镜腿,耷拉着头继续看着手中的书,就好似,一切都没发生。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个我俯视着的佝偻老人也许一直站在比我更高的地方,眼里有着我不曾见过的风景。

人只有一双眼睛,却因为书本有了千千万万双眼睛,所以能看到自己从未经历的苦难,看到大人物的壮志愁肠和小人物的生存智慧,看到理所应当之外的情非得已。在坚守自己的价值体系的同时,也应该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而是分为两个部分:一半是对美好的向往,一半是对残缺的接纳。没有人有权利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享受批判他人的快感。

爱读书的人,心是柔软的。

 

03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十年前,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十年后的今天,这样的回答或许就显得矫情又惭愧了。事不遂人愿,空有一腔热血,我却终究没能为祖国“崛起”做出什么贡献。而是和大部分人一样,成为了安然享受社会主义进步成果的普通人,按部就班地行走在平淡无奇的人生轨迹,拿着一份普通的文凭,努力地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做好普通的工作,和同样普通的三五好友感叹着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日子倒也过得新鲜且热烈。

有时候想想,便自嘲成为了周国平笔下的“一无所用之人”: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歌,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是否有滋有味,每个人自有界定,但我确信纯粹阅读和独立思考会使内心充盈喜悦得像是秋日阳光下一颗饱满润泽的麦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解读自大乘佛教要典之一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伟大灵魂给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智慧:改变世界固然伟大,但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坚守初心的勇气同样弥足珍贵。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与事都演化成了现在我所想坚持的初心,便是守着生活的一亩三分地,悲欢离合后该哭哭该笑笑,最后依然保持着爱和心动的能力。

你的初心又是什么呢?

生活本是一场修行,注定经历百转千回。愿你有诗有酒有所求,愿每天都是盛宴。